close

我所認識的經營者朋友當中,有些人坦白地說:「明知道是拍馬屁,但是有人稱讚還是挺高興的,忠告雖好,但討厭聽到埋怨或是提醒的話。」
「我喜歡聽壞話、反對意見。反抗勢力越多越好。敢直接說真話的只有客戶,公司內的董事或職員都不敢說,我不想成為『國王的新衣』的國王,這種傾向的公司很多吧!」
但也有人持相反說法,但不知道是不是真心話。
不管受到怎樣的斥責,只要還有「期望」這兩個字,自然有人跟著來。不管受到怎樣的讚美,只要有「放棄」這兩個字,將人心背離。
不論是誰,都不願聽到壞話或是否定的批評,都希望受到稱讚、獎賞、尊敬才是。

心理學的實驗中,接受實驗的人分為四種。
1. 自始至終誇獎。
2. 不斷地施予否定言詞。
3. 一開始稱讚,逐漸轉為責備。
4. 一開始否定,到最後一刻才加以誇獎。

「這四個類型哪一個比較好?」詢問之下,選第四項的人壓倒性居多,這叫做「對比效果」。
即使初期從負面評價開始,遭受斥責、被否定,但後期得到被稱讚、尊敬、信任的正面價值時,一路走來的辛苦轉眼之間變成美好的回憶。
當然第三項也是對比效果,只是和四成反比,一開始說吹捧好聽的話,到後來砲聲隆隆的責備。所以反而變成最糟糕的對比效果。

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體驗可以應證這個對比效果。
例如將手放在熱水裡,然後再放到冷水(非冰水)馬上感到非常冰涼。普通的狀態下一點也不感到冰涼,但因為有「熱水」的前置作業提高體溫的關係。
不用說,前置作業和後置作業的差別越大對比越鮮明。

人事管理也是一樣,平常應該多注意這方面才行。

讓人有幹勁的褒獎技巧

誇獎別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如果沒有抱著關懷、好奇心、深厚的感情是無法發揮誇獎效果。
因為稱讚者本身也需要有相當正面的精力,當人一疲累就會輕忽他人的優點、應該表揚的地方。換句話說內心已經失去寬裕感。
因此不知不覺惡言相向。
另外,和拍馬屁不同之處是稱讚對方一定要相當瞭解對方。不做好對方的定點觀察是辦不到的。

有正面能量的誇獎對被誇獎的人來說有如養分。被稱讚的那一瞬間,整個人意氣風發,採取正面行動。
人的潛在能力也是從稱讚、斥責的刺激之下被激發出來的。

西堀榮三郎原是京都大學理工科的助教,為了研究半導體搬到東芝的研究所。
在那段期間由於求知慾的驅使,擔任過鳩摩蘭瑪登山隊和南極越冬隊的第一任隊長,他在各方面大顯身手。
這個小故事是他當隊長時的事情。

在南極如果沒有電力是無法生活,石油是電力的來源。
但是石油是被裝入汽油桶的,基地旁邊有存量時尚可應付,隨著使用耗損汽油桶慢慢地空了。再去拿石油的地方距離遙遠,非常花時間。
場所在南極,不是平常「走三步就是一間超商」就可以生存的地方。再加上大風雪來臨時,一步也走不動,因為有可能整個人都被吹走。
然而越冬隊必須持續作業,這麼一來就需要電力,但是啟動發電機的原料石油放在遠處不去拿不行。
那麼該怎麼做? 他嚴令「用忍術也要發動電機」。誰都曉得只要發電機發動得起來就好,但是一定要用汽油桶運送汽油。
怎麼辦才好?

西堀:「你要的是汽油桶嗎?」
隊員A:「不是,是石油,不需要汽油桶。」
西堀:「說的也是,那應該怎麼做才能將石油拿過來?」
隊員B:「對了!可以用導管引過來就可以了。」
西堀:「這倒是一個好主意!」
隊員C:「隊長,但是我們並沒有導管啊!」
西堀:「也對,我們沒有帶過來,也許可以拿什麼東西來做看看。」
隊員C:「但是並沒有這種材料啊!」
西堀:「如果要作的和內地一樣的導管,肯定沒有材料,來到南極要找適合南極的材料就可以。」
隊員A:「用冰做導管的話會斷掉,隊長不是一直叮嚀我們一滴油就是一滴血嗎?」
西堀:「我沒說要做會斷的導管,會斷的原因是因為裡面沒有堅固的東西支撐,只要放入纖維之類的東西就比較堅固了,昭和基地有沒有不用的纖維物品?丁字褲的布也可以!」
隊員B:「繃帶可以嗎?多的和一座山一樣。」
西堀:「這是個好主意!」
隊員C:「好!我馬上去拿。」

於是這個問題解決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妹妹 的頭像
    妹妹

    HS的部落格

    妹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