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摘自http://big5.cri.cn/gate/big5/gb.cri.cn/27564/2009/11/16/108s2677671.htm
從陸天恩一生的際遇中,我們看到的是一幅中國近百年來歷史變遷的繪卷。
一九0四年,他生於北京一個顯赫的皇親國戚之家;祖母陸老太太是親王格格,已逝的祖父是慈安皇太后的侄兒,外公是蒙古親王;這顯赫的家世使他一齣生就背負著異於常人的命運;更由於他是幾代單傳的獨子,是家裏的寶貝,便受到過度的愛護和限制,使他成為錦衣玉食的籠中鳥,無法,也不敢振翅高飛。
八歲那年,時局大變,民國肇建,清帝退位,陸府連帶著大受影響;顯赫化為烏有,皇親國戚的身份消失,原本在朝為官的父親陸正波賦了閒,在家研究字畫古玩打發時日,陸老太太則沉湎在昔日的繁華夢中,依然定期進宮向遜帝溥儀及太妃們請安,並且以此為生活的重心;母親陸夫人以嚴厲的態度管理家務,個性和行事風格都宛如老太太的翻版。
稚齡的陸天恩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新、舊時代交替期的畸零人——時代發生巨變,生活的環境整個錯亂了,原先規劃好的一切都已不適用,人生失去了方向,無所適從,因此,他的心情飄忽、空虛,沒有理想,沒有奮鬥的意願。
1921年,他尊祖母之命娶表妹金靈芝為妻,兩人沒有感情;他在外結識了唱京韻大鼓的水飄萍,則譜出了戀曲;但,水飄萍患有肺病,漸至不治,時值靈芝分娩,難產,兩人同日死亡。
水飄萍之死使陸天恩傷心不已,靈芝之死則使陸府蒙上重大的陰影,老太太的健康更是大受打擊。
其時,溥儀大婚,婚後想有所作為,特別挑選了鄭孝胥、羅振玉、王國維等人封了官職,與既有的“帝師”陳寶琛等人共事;陸天恩的外公和舅舅因為熱中復辟,也覺得機會來了,於是大力活動;端康太妃則示意溥儀,給陸天恩入宮當差的機會;這事,老太太當然高興,陸夫人更因為家道正日漸中衰,希望兒子得個官職,以振興家業;不料,經歷過晚清官場的陸正波堅決反對這事,母子、夫妻之間發生了一場嚴重的衝突,最後還是依照陸正波的意見,婉拒了太妃的好意。
陸府繼續過著“坐吃山空”的日子,陸天恩也繼續過著無所事事、遊手好閒的日子,心情苦悶,無可排遣;一天,他小時的奶媽秦氏帶著女兒秦燕笙來訪,才帶給他峰迴路轉的變化。
出身寒微而力求上進的秦燕笙從小在困苦的環境中努力讀書,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,在小學教書,她滿懷理想,正準備到北京來繼續求學,然後到歐洲去留學;陸天恩第一次認識到和自己週遭的人完全不一樣的女孩,對她的知性美于驚訝中起了愛慕之心,瘋狂的追求起她來;而受新文化、新思潮洗禮的秦燕笙雖然並不喜歡他的生活方式,卻被陸府的歷史感和文化氣息所吸引,兩人漸漸陷入熱戀。
而身外的世界情況非常壞——民國的政局混亂不堪,軍閥倡狂,擁有重兵的馮玉祥突然將攻擊的目標對準了溥儀,強力逼宮,使溥儀離開紫禁城;溥儀狼狽離宮,沒有了安身立命的所在,住進了日本使館——聽到這個消息的陸老太太憂急攻心,中風倒下了。
無意中透露這個消息的秦燕笙因而自責不已,應父母的請求答應與陸天恩的婚事,為老太太衝喜。
但,兩人的家世、人生觀、文化層次、生活習慣和對未來的憧憬都完全不同,相處起來非常痛苦,婚後一年,秦燕笙在極度忍耐中度過;她未有生育,而陸老太太終告不治,喪禮過後百日,秦燕笙非常堅決的提出了離婚的要求。她離開陸家,準備繼續求學。
一九三二年,溥儀赴東北成立“滿洲國”,不少前清親貴聞風而起,赴東北追隨溥儀;陸天恩的外公和舅舅們更是從蒙古率眾響應;但陸正波卻決定繼續過隱居的生活,並因心中對時代的感觸非常深刻,而產生了一個心願,想專心撰寫一部中國現代史的著作,而不捲入政治的漩渦,為免被協迫或暗殺,索性舉家南遷。
來到上海定居,陸天恩自覺年紀已經不小了,考慮謀職;但,他的個人特質與新時代、新社會格格不入,很難有適合他的事可做;他只得繼續過著無所事事的生活。
一天,他閒逛、看戲,新來的紹興戲班正演出小韻仙擔綱的《盤夫索夫》,已通上海話的他立刻為之著迷。
小韻仙目不識丁,但溫婉可人;兩人有了感情,他動了三度娶妻的念頭。
但,他隨即又認識了汪蓮君,感情產生了波動,而變得複雜起來。
汪蓮君是名醫汪華之妹,正協助汪華為陸夫人醫治因積累了多年的壓力而導致的精神病;汪蓮君相貌端秀高雅,心思細密,又通醫理,很善於照顧病人,幼年喪母的她甚且對陸夫人產生了孺慕似的感情,當作了自己的母親,因而非常盡心盡力,陸夫人的病也就大有起色,陸府全部的人都喜歡汪蓮君,認為她是最好的少奶奶人選;陸天恩也愛上了她,怎奈又不捨小韻仙,最後採用兩全其美的辦法,娶汪蓮君為妻,納小韻仙為妾。小韻仙恢復本名:周素琴。
汪蓮君事先不知情,婚後才知道周素琴的存在,第一個念頭是離婚,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實現起來有困難,只好勉強忍耐著;不久,她又發現,婚前她相識並結為好友的名女作家秦硯竟是陸天恩的前妻秦燕笙。
秦燕笙在外國完成學業後返回中國,在上海任教,並從事寫作,出版了不少受到好評的作品,事業有成,但仍單身;偶然中認識了汪蓮君,又與陸天恩重逢,竟有如命運的捉弄。
陸天恩對秦燕笙依然充滿了感情,而這使原本已經很難相處週全的三人婚姻成了“四角習題”,更複雜、更難理清。
一九三七年,日本侵華;同年,上海淪陷;秦燕笙因呼籲全民抗日而被暗殺,重傷,汪蓮君竭力救治,痊癒後秦燕笙逃離上海,從此與陸、汪二人失去聯絡。
不幸的事接踵而來,日本方面得知了陸正波與清室的關係,要他出來任偽官,陸天恩中計讓清白的陸家晚節不保。多次相逼之下,陸正波選擇跳樓自殺以死正身;周素琴目睹慘狀,驚嚇過度旋即流產,陸夫人精神崩潰,陸天恩、汪蓮君悲慟難當。三年後,陸夫人離開人世,陸府更加冷清、寥落。蓮君再次提出離婚,天恩並不同意。
抗戰勝利,日本投降,“滿洲國”隨之瓦解,而時代又發生巨變;陸府再次面對歷史變遷的難題。
一九四九年,害怕再遭逢戰爭的陸天恩決定遷居台灣,本以為只是暫時避戰,沒想到此去一別就是幾十年。
到台灣不久,陸天恩因攜帶的細軟用盡,又想要主動承擔起養家責任的他,不願讓汪蓮君、周素琴拋頭露面出去謀生計。於是,他決定自己出去謀職養家,不惜到條件艱苦的輪船上去工作。航海期間,陸天恩伴著濤聲給汪蓮君寫了很多有關人生感悟和自己心境的信。這些信當時沒有寄出。
周素琴一直熱切得盼望能有個孩子,她終日去寺廟燒香許願,直到因為求子心切身體上出現了假孕反應,惹了一樁不小的風波。這件事情對周素琴和陸天恩的打擊都不小。
出於家庭生計和各種考慮,周素琴決定復出唱戲。然而每天外出唱戲,深夜返家的作息,讓善良的她擔心會影響汪蓮君的正常生活,於是她主動搬家住到了戲院裏。
陸天恩也決定去跑遠洋輪,多賺些錢,讓蓮君可以在台灣開一家新的安濟堂醫院。在漫長的遠洋期間,陸天恩繼續在信裏傾訴著對汪蓮君滿腹的情懷和無盡的感悟。除此之外,他還在船上讀著秦燕笙寫的書,對往事也有了新的理解。
汪蓮君去了台北的安濟堂醫院,開始新的工作。但是台北安濟堂是一直愛慕著汪蓮君的張洪大夫開辦的。蓮君因此也讓陸天恩產生了誤會。天恩誤以為台北的張洪才是蓮君最終的歸宿。
周素琴擅長的越劇並不受當地人的歡迎,無限迷惘的她選擇了出家來擺脫塵世。無論天恩如何勸解,都無濟於事。她託人寫了給蓮君的信,讓天恩轉交給蓮君。信中懇求她從台北的安濟堂醫院回到家中,回到天恩的身邊。
台北的安濟堂遭遇變故,張洪大夫意外身亡。
汪蓮君的姐夫陳少白因思念家人心切,決定“跳船”逃回大陸。因此事會牽連到陸天恩,陳少白阻攔他和自己一起出海,卻被陸天恩拒絕了。陸天恩臨行前,把之前寫給汪蓮君的所有的信,都交給了她。信中的真情實感深深感染了汪蓮君,她主動來到陸天恩的房間,有了夫妻之名後的第一次。汪蓮君懷孕了。
因為陳少白的失蹤事件,陸天恩受到牽連,被捕入獄。六年後,天恩出獄時,終於見到了蓮君身邊的女兒,陸海棠。出獄後的天恩繼續在輪船工作,某次返港時,被告知周素琴病重,生命將盡。
天恩為了更多得顧及家人,放棄升遷的機會,請調到了近洋輪。不久,周素琴離世,僧尼們誦經超度她,往事歷歷在目。
十六歲的海棠還不太理解父母的很多做法,經常出言不遜,表現得很叛逆。
年事已高的蓮君坐上了輪椅,在天恩的陪同下他們開始進行環島之旅。因為意外事故,蓮君從輪椅上摔下來……天恩也出了車禍,住在醫院裏養病。
海棠悄然發生著可喜的變化,她主動學習中國歷史,看京劇,試著去理解父母,天恩非常高興。
得知蓮君離世後的事實後,天恩從此不再說話,他常常在房間裏呆呆地出神。他讓海棠推著輪椅,在海邊凝神遠望。
多年後,海棠成了中國文化的研究專家,出版了自己的專著,她沿襲多年的習慣依舊是推著白髮蒼蒼的陸天恩去海邊。時局還在變化,直到有一天,海棠把登載著《告台灣同胞書》的報紙拿給父親陸天恩的時候,他終於激動地吼出“帶我回家”,卻倒在了海棠的懷裏。
一九九九年,海棠作為海峽兩岸民間文化交流會的特邀代表,終於踏上了祖國大陸的土地,她帶著天恩、蓮君、素琴的骨灰盒,找到了秦燕笙的家。直到這時,四個人終於團圓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