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東元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吳俊明醫師

何謂『五十肩』?
又稱『冰凍肩』,醫學名詞為『黏連性肩關節囊發炎』,它是一種很厲害的肩關節囊發炎。

『五十肩』有那些特徵?
包括:

第一、有嚴重的肩部疼痛

第二、肩關節活動度會變差

第三、病人晚上常痛到睡不著覺

第四、肩關節角度一拉緊就很痛

第五、肩關節活動度差導致病人無法梳頭、吃飯、穿衣。


容易罹患『五十肩』的族群?
包括:

年齡四十至六十歲的中老年人、肩關節不活動者、女性、糖尿病患者。尤其糖尿病患者常同時罹患兩側的『五十肩』。診斷方面,可由復健專科醫師藉由疾病史及身體理學檢查確定。

『五十肩』治療的目標是?

第一、要先控制嚴重的發炎及疼痛。

第二、要改善肩關節的活動度。

『五十肩』治療的方法是?

第一、藥物治療(消炎止痛藥):減輕嚴重發炎及疼痛

第二、復健治療(冷熱療、電療):減輕嚴重發炎及疼痛

第三、待發炎及疼痛降低後,再開始肩關節的拉筋運動及肌力訓練,目的在 改善肩關節的活動度,增加病患執行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。

五十肩」又稱「冰凍肩」,在骨科門診是常見的疾病,並不一定只發生在五十歲的患者。只要肩關節有明顯的活動受限,上舉困難,同時合併疼痛一段期間,醫師再詳細詢問病史,通常就可以診斷「五十肩」。

「五十肩」顧名思義是發生在五十歲左右,常見的患者是四十至六十歲,女性稍多於男性,統計上約有2-5%的人會得到「五十肩」。

為何肩膀會僵硬呢?主要是肩關節囊緊縮沾黏,使關節的活動受限。會造成肩關節囊緊縮有許多原因,如肩膀及胸部外傷之後或接受過手術、肩關節炎、肩膀肌腱或旋轉肌發炎、肩膀肱骨骨折、頸椎病變等,都會造成「五十肩」。

一些慢性病如腦中風、心肌梗塞、巴金森氏症、糖尿病及甲狀腺疾病的患者也容易得「五十肩」。除此之外,仍有部分患者是找不到原因的,也就是說在不知不覺之中,肩膀就愈來愈僵硬。

得到「五十肩」多久會好?

「五十肩」患者初期會有一段疼痛的急性期,影響日常生活及睡眠,嚴重時甚至於會造成憂鬱症。急性期之後的中間期疼痛會稍微減緩,但肩膀上舉卻愈來愈困難。中間期可能持續四個月到一年,過後就是恢復期,這時候肩膀疼痛和活動度會慢慢改善,有些人恢復期會長達二年。所以「五十肩」通常會持續好幾個月甚至於一年以上,患者必要有耐心及毅力,配合醫師的治療及復健師的指導,勤做運動,才能早一點擺脫這種惱人的及毛病。

要如何對抗「五十肩」?

治療「五十肩」的目標在於減輕疼痛和改善肩膀的活動度,最重要的就是每天做肩膀的復健活動。復健運動應循序漸進,逐步改善肩膀的活動度。肩膀的活動度慢慢增加時,疼痛也會逐漸減緩。過度的運動會進一步造成肩膀的發炎疼痛,應該避免。要是疼痛厲害時,可以依醫師指示服用抗發炎藥物以減輕疼痛。另外復健運動前的熱敷、超音波、經皮電神經刺激等都有減輕疼痛的效果。若是經過長期復健仍無法改善僵硬,可以考慮麻醉之下作肩關節授動術或關節膜放鬆手術。

預防勝於治療,要預防「五十肩」並不難,每天早晚做一做肩膀活動,讓肩膀做360度畫大圓圈的動作,或是身體垂直牆壁,做手指的爬牆動作。只要保持肩關節的活動度,都能預防「五十肩」。容易得到「五十肩」的高危險群患者,例如五十歲以上的糖尿病、腦中風、心肌梗塞、巴金森氏症患者,以及肩膀及胸部曾經外傷或接受手術的患者,更應該遵循醫師的指示,每天做肩膀的復健活動。要是對復健運動有任何的疑問,應該徵詢你的醫師或復健師的意見。

「五十肩」是一種肩關節僵硬疼痛的毛病,常見的患者是四十至六十歲的女性,通常是輕微受傷後慢慢發病,症狀一般持續好幾個月,甚至於一年以上。治療原則是肩膀的復健運動,必需要有耐心並持之以恆,配合醫師的治療及復健師的指導,勤做運動,就能遠離五十肩。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

一、定義 

因為外傷或勞損傷而導致肩關節疼痛,使肩關節不能主動或被動做外展、向前、向後彎屈或外旋等活動,且此肩部疼痛好發於
45─60歲,故稱『五十肩』或稱為肩關節周圍炎。 

二、症狀

初發時常感肩膀酸楚難忍,局部怕冷,夜痛加重,甚至睡時痛醒,故又稱
冰凍肩。且疼痛感會向頸部及上肢擴散,此時上肢活動受限,穿衣、搔背都有困難,也不能自己梳頭髮,當上肢不動或向下時疼痛減輕或消失,故又稱凍結肩 

三、常見的病因
 

1.
性別:
女多於男,長期操勞家的主婦和停經婦女最常見。 

2.
退行性病變及免疫、代謝性疾病:
好見於高血壓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硬化、頸椎病等之病患。 

3.
外傷史:
患側肩膀大都有外傷史。 

4.
職業:
非體力勞動者、伏案工作者較常見。

5.
患側:
無特殊原因者常發在左側,而有外傷史者通常好發在右側(慣用手)。並且多為單一患側,兩側同時發作者,僅6-17%。 

能引起肩關節周圍炎的病因,則包括肌腱炎所引起的急慢性外關節炎,肩關節脫臼,骨折,長期固定,韌帶受損,肌肉斷裂,肩關節退化,甚至於心肌梗塞或頸脊神經根炎
……等,由此顯示了本病的複雜性。

四、五十肩的治療

在治療方面,重點放在減除疼痛與功能的重建(恢復其關節活動度),包括使用消炎止痛藥、關節內注射、物理治療、鬆動術及肩關節伸展運動,分述如下:

1.
藥物治療:
消炎止痛藥、肌肉弛劑,對於較神經質的過度保護(痛就不敢動,越不動,關節活動受限越厲害)的病人可給予抗焦慮藥並鼓勵患者多活動肩膀。  

2.
關節內注射:
類固醇加局部麻醉劑,注入的量(體積)要夠(可再加食鹽水),以便將關節囊撐開。關節內注射須由骨科、復健科或其它相關科之專科醫師執行之。 

3.
物理治療:
包括冰敷(炎症反應明顯,疼痛為主時)、熱敷、超音波、干擾波,經波電刺激,磁場治療,對於物理治療不得過度依賴,它純粹只是緩解疼痛,病人本身須努力加強肩膀的活動與伸展運動。 

4.
鬆動術:
在關節內注射或熱敷後由有經驗的醫師或治療師執行之,可獲得良好的效果,切忌硬扳硬拉,而造成二度傷害。

5.
自我運動:
形形色色的運動很多,主要是增加肩關節與肩胛骨的活動度,重點在於運動的強度與頻率,一開始不妨輕一點,多做一點,有空就做,然後慢慢增加其強度。

a.
肩胛骨活動
肩膀向前配合上臂內施,儘量將肩胛骨往兩旁拉開,肩膀上提靠近耳朵,肩膀往後繞配合上臂外旋(擴胸、兩肩胛儘量內來),肩膀放鬆還原,此算一次,做三十次。要領是肌肉儘量放鬆,幅度儘量放大,儘量慢一點,可配合呼吸,肩膀向前向上向後時吸氣,放下時呼氣。 

b.鐘擺運動

弓箭步(前腳彎,曲後腳略彎),彎腰,令患側上肢自然下垂,然後做前後、左右、順逆時鐘的甩動,動作由小漸,大若疼痛厲害,可只做前後甩動,要領是肌肉要放輕鬆,亦可手持重物(罐頭或保特瓶),可提高效果。 

c.
手指爬牆運動
正面(或側面)向牆,以手指爬牆,並將身體貼近牆壁,可在牆上做記號,看看是否一天比一天進步。 

d.
端盤運動
適用於疼痛已減緩而關節活動仍受限者,及平常保健之用,手掌向上如端盤狀,手掌由前往後腋下繞一圈,然後由後往前在頭頂上繞一圈,運動過程中,手掌一直保持向上,要領是肌肉儘量放鬆,上臂內旋、外旋,儘量轉到極限。 

e.
拉棒運動
雙手各執木棒(或雨傘)之一端,木棒直立,在背後,兩手一上下,以健側拉牽患側,朝關節活動受限的方向伸展,要領是要以持續穩定的力量牽引,切忌突然猛力硬拉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妹妹 的頭像
    妹妹

    HS的部落格

    妹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